【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节选)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 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专家解读】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说:“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 更加自觉并善于运用法治——这个集中体现现代化治理本质要求的思维 和方式,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寻求制度化解决之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 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国家治理必须通过法制化才能定型精细化,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中 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认为,党的政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成熟后,通过立法程序将其上升为法律,用宪法法律加以确认、完善和定型。
【群众认识】
民主和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主要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少数服 从多数,同时避免多数侵犯少数的基本权利。法治主要是指宪法法律至上,个人不能超越法律,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之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应当得到司法保护。
【他国经验】
全球范围的立法来看,英国在1824 年制订《流浪法》,香港在1979 年修 订《罪行条例》中的游荡罪,目的是打击流窜犯,维护社会治安;而我 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这些法律规范的有明显不同:它并非刑事性的法律规范,而基本上是属于民政管理方面的制度。中国 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屈学武研究员认为,刑法应当坚持谦抑性原则,其他法律法规也应当有其谦抑性体现,即能用其他法律调整者就不用刑 法来调整,能用其他法规调控者就不用收容遣送条例来处理,作为一个民政管理法规,拥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是不正常的:在国家权力与公 民权利的配置上出现了过大反差,违背了宪法的以人为本和崇尚自由的 宪法价值法则。
【文章构思】
中心论点:法制先行为权利护航
分论点:法制与民主的关系;
法制先行,为民主权利护航;
加强民主建设,提高法制质量;
剔除阻碍法制建设和民主权利的障碍。
论证素材:
论证两者关系:民主和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主要是指人民当 家作主,以及少数服从多数,同时避免多数侵犯少数的基本权利。法治 主要是指宪法法律至上,个人不能超越法律,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之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应当得到司法保护。
论证法制先行:首先,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与别的国家的一个最大 的区别或者说难度就是人口众多,且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搞法治建设,不从这个国
情出发,很难取得成功。如果民主先行,可能会带来秩序的混乱,论证民主建设:例如,北京的仁济山庄小区的塔楼楼顶上盖楼的严重违法现象,就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披露出来的,这就是一种民主,这种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制止和处罚相关违法 责任人。
【创新表述】
法治对民主又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民主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 和程序等,没有法治的民主将是无政府主义,是暴民之治。民主的程度 往往决定了法治水平的高低,民主可以促进法治的进步,民主程度越高,法治水平往往也越高,反之,如果民主突破现行宪法法律,民主就有破坏法治的可能,但在不违反现行宪法法律的前提下,民主的进步会不断 提升法治水平。
从过去对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认识,再到今天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的 认识,四中全会在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治国理政方 略方式上有战略意义,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