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1.
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06年从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50.17万人,比1995年高峰期的911.90万人还多42.54万人。2006年末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96.33万人,比上一年底增加42.45万人,而同期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58.1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72万人。2006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为383.78万人,占总体的40.3%,城镇集体经济、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体的7.0%、52.6%,各比重依次与上年相比,国有经济略增0.3个百分点,集体经济下降0.6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提升2.2个百分点。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2006年的人数已发展到359.98万人,占总体的41.0%,比上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
1.2005年底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约为多少人?( )
A.954.44万人 B.919.53万人
C.911.90万人 D.904.27万人
【解析】由文字资料首句可知,2005年底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911.90+42.54-50.17=904.27万人。故选D。
2.2005年,广东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是多少?( )
A.27.69% B.7.72%
C.28.30% D.27.0%
【解析】由题干文字资料数据可列式计算,258.11-7.72904.27×100%≈27.69%。故选A。
3.2006年全省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数量比2005年多多少人?( )
A.46.28万人 B.42.45万人
C.42.54万人 D.31.09万人
【解析】2006年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为:(911.9+42.54)×52.6%≈502.04万人,2005年其他各种经济从业人员为:904.27×(52.6%-2.2%)≈455.75万人,前者比后者多大约46.28万人。故选A。
4.根据上述材料,在吸引劳动力就业方面,表现最不突出的是( )。
A.国有企业 B.城镇集体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制造业
【解析】由文字资料可知,四个选项中城镇集体经济在2005、2006年的比例都低于其他类型经济,仅为7.6%、7.0%。故选B。
5.以下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2006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已创出历史新高
B.2006年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C.2006年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高于事业、机关单位
D.2006年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
【解析】从文字资料末句可知2006年广东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比例为:359.98911.9+42.54×100%≈37.7%,D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例题2.(2006年中央(一类)第131~135题)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
A.24 387.5亿元 B.5 002.6亿元
C.3 979.6亿元 D.816.3亿元
【解析】975.5÷4.0%=24 387.5亿元。故选A。
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2.37 D.2.37∶1
【解析】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为639.9÷8.6%≈7 441亿元,2003年地方财政支出为335.6÷1.9%≈17 663亿元,则7 441∶17 663≈1∶2.37。故选C。
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A.各类企业
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
C.高等学校
D.无法得知
【解析】各类企业在2003年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为960.2-960.2÷(1+21.9%)≈172.5亿元,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的为399.0-399.0÷(1+13.6%)≈47.8亿元,高等学校的为162.3-162.3÷(1+24.4%)≈31.8亿元。故选A。
4.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约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 )。
A.43.1% B.63.1%
C.77.1% D.83.1%
【解析】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62.3÷10.5%≈1 546亿元,则975.5÷1 546×100%≈63.1%。故选B。
5.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 )。
[1]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2]2003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3]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A.[1] B.[1]与[2]
C.[2]与[3] D.[1]、[2]与[3]
【解析】[1]、[2]可以轻松求出,但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无法通过划线内容求出。故选B。
例题3.(2005年中央(二类)第121~125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1.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
A.少25万亩 B.少45万亩
C.多25万亩 D.多45万亩
【解析】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6.06÷35%≈188.7万亩,198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54÷6.45%≈163.4万亩,两者之差约为188.7-163.4=25.3万亩。故选C。
2.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高于2003年
B.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棉花平均单产增长接近1倍
C.2004年酒泉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低于2003年
D.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平均单产高于酒泉全市的棉花平均单产
【解析】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但其产量却只占全市棉花总产量的91.25%,由此就可推知平均面积的产量要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故选D。
3.2003年,甘肃省全省棉花总产量约为( )。
A.8万吨 B.9万吨
C.10万吨 D.11万吨
【解析】由资料可得,2003年全省棉花总量为(6.67×91.25%)÷77.02%≈8万吨。故选A。
4.根据上述资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产特点的是( )。
A.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B.科技投入增加,单产增高
C.布局逐步优化,集中度提高
D.品种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改善
【解析】资料中并无“品种不断增加”的内容。故选D。
5.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棉花种植面积
B.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C.棉花总产量
D.棉花平均单产
【解析】棉花种植面积增长4.57倍,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增长30.8%÷6.45%-1≈3.78倍,棉花总产量(皮棉)增长9.26倍,棉花平均单产增长为113.55÷61.67-1≈0.84倍。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