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2.供给学派认为,只有了解上述所得转移的税收效果,我们才能希望设计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既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能给予那些在工作的人最大的激励。只有当人们从事工作和储蓄,进而提高全国资本存量时,才有国家财富的分配可言。
上文中“上述所得转移的税收效果”最有可能是指( )。
A.目前的税收体制在保障工作人士激励方面的作用还不够
B.目前的税收效果是保障了穷人的最低所得和生活需求
C.目前的税收体制激励人们依赖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D.目前的税收体制关心的是维持个人的所得水平和消费能力
3.科普创作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进一步明确科普创作的地位,将其放到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视,或者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等。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
A.科普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巨大投入
B.科普作者应当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C.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比科普创作更重要
D.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4.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不也冒出了诸如“安龙”、“世界电信”之类的丑闻?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几乎可以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
以下不能作为“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根据的一项是( )
A.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B.很多国家都在对市场造假行为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
C.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丑闻
D.虚构利润、伪造报表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5.毋庸置疑,晚清以来中国遭逢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世界中心沦为所谓边缘的“远东”,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上一再缺席,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这段文字中的“历史语境”是指( )。
A.中国被西方列强边缘化
B.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历史大变局
C.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时机
D.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com.cn/)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词语理解类词句理解题。
对题干最后一句提取主干,句子就变为“居住方式,应当视作过渡阶段”,可知,过渡阶段指的就是居住方式,还原到原文,居住方式指的就是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所以答案为D。
A、B、C三项都是“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的解释性描述,不具概括性,不符合提问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老师点睛:
对于考查代词指代内容理解的题目,通常从代词最近的句子中寻找,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是代词前的句子。
2.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词句理解题。根据文段中关键词的后面的句子“既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又能给予那些在工作的人最大的激励”工作的人缺乏激励,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三个选项都没有把握住文段的重点“激励”,故直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从文段第一句“科普创作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可以知道,A项与文段的意思相符。B项偷换了主体,把“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偷换成“科普作者”,C、D两项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项。
4.答案: B
解析:
结合文段可知,A、C、D三项内容均是“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根据,而B项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此题为词句理解题。
阅读文段由可知晚清中国文化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紧接着在最后一句出现“历史语境”,根据就近原则以及文段含义,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没有把握住文段的关键点,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