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公告
素材积累!申论大作文必背的10类质感句式
http://www.jiangsugwy.org/ 2024-08-07 来源:永岸公考
“眼看手废”是很多同学的共性写作瓶颈,“一顿摘抄猛如虎,成绩一出55”让备考人陷入自我怀疑。我们都知道精读官媒文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同学对整篇文章的学习吸收比不高,这个时候不妨多看看更容易上手的单句。
这篇文章从官媒文章中,总结了若干可复制、可转化的质感句式,希望帮助大家轻松小步前进、稳步提高。
一、质感修饰词+中心语=句首
明显的句首位置,可以放置“质感动词+宾语”的起首句子,提升用词格调,增加文化感,让阅卷人印象分加倍。
【举例】
揆诸历史、揆诸过往、瞻望……的发展前景
【官媒文章原句】
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
揆诸历史,回望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存高远、胸怀理想。
二、修饰词+质感中心语=句尾
根据“近因效应”,最后的内容往往印象更深。因此,把句尾的最后一个中心语进行美化,往往可以让整段话看起来“沉甸甸”。
【举例】
……的逻辑起点、……的生动写照、……的时代注脚
【官媒文章原句】
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
一串串足迹,在中国地图上星罗棋布,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进程,也澎湃着党心民心的同频脉动。
文化是时间的佳酿,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心灵皈依。
三、比喻:好比喻集中用
日常很多同学喜欢用“指南针、压舱石”等等写法,且通篇使用,会弱化比喻的加强效果,好的比喻1-2个就够了,连着用,集中强化比打散了效果好。
【举例】
甘做“拓荒牛”、 勇当“下山虎” 、争做“千里马”
【官媒文章原句】
“好缺点”,既是一种“烟幕弹”,又是一种“迷魂汤”。既是一种障眼法,又是一种假把戏。
四、类比词碰撞
正反对比往往效果碰撞的最为直观,尤其是类比词,一字之差、云泥之别,效果即刻拉满。
【举例】
改革VS改行、硬核VS硬伤
【官媒文章原句】
一些表演盲目追求声光电、大场面而脱离艺术本体,将艺术“改革”搞成“改行”。
理论素养对党员干部而言,有之则为“硬核”,缺之则成“硬伤”。
五、语序碰撞
对于空间关系、物理位置等描述,可以进行语序上的打乱来碰撞,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举例】
山中画、画中山
【官媒文章原句】
以前在城市里寻找公园,如今在公园里遇见城市。寸土寸金的深圳,竟有1200多座公园!
六、反义词碰撞
最常见的写法,反义词的搭配组合制造反差萌。
【举例】
小切口大成效、软实力硬办法
【官媒文章原句】
大于集村的“小账本”,是10年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的动人叙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亮点纷呈。
七、口语化表达
来了来了,书面语不擅长的同学,请拿出口语化表达的段子属性,点睛处用一用,给干瘪的论述语言降噪。
【举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官媒文章原句】
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等于没能力;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八、从……到……
这个技巧是兼容性组合打法,比如,叠加排比buff、或者组合成排比句一整个成团,实在没有,短小一些,也能拉长句子凑字数。
【举例】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官媒文章原句】
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
九、谐音
这语言的花活,不扣钱,还好使,请好好用,用的好就是语言卷的paperKing。
【举例】
采砂车难以踩刹车
【官媒文章原句】
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不仅“活”了起来,还“火”了起来。
百姓生活从“赏绿”升级成“享绿”。
十、双押、多押
论述文章的语言其实也可以是有美感的,或者说,应该适当提升美感,增加阅读体验,尤其是考场作文,建议大家使用,给阅卷人一个审阅的情绪缓冲。
【举例】
有闲VS有钱
【官媒文章原句】
既能“面对面”,也能“键对键”,就是要保证线上线下的双向通畅。
社会分工细化,用“有闲”换“有钱”。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