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科学进步的简单模式是提出理论,并从中推导出假设,然后假设接受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检验。如果假设通过了检验,该理论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确证;如果假设被实验证伪,这个理论就得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或者被一个新理论所取代。
②科学中有很多理论已经被充分证实并被确认过无数次,它们被称为“公理”。我们不大可能在某一天发现,血液不是循环的,或者地球并没有在环日轨道上。
③这些 的事实并不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假说,它们也不是科学家们的兴趣关注点,因为它们已经是确定无疑的。科学家只对已有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感兴趣。
④科学家们总是更强调未知的事情而非已知事物。为了推进知识的进步,科学家们必须一直身处已知的前沿。当然,这里是很多事情都不确定的地方,但科学进步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的,即试图在已知的前沿减少不确定性。
⑤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当科学家通过观察法证伪一个理论或用一个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将先前用以建立旧理论的事实全都扔到一边。
⑥相反,新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所有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还能够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事实。
⑦科普作家在一篇题为《错误的相对性》的文章中谈到我们对地球形状的理解是如何完善的。
⑧他首先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地球是平的”这一古老信念是愚蠢的,在平原上(大部分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平原),地球看上去相当平坦。应该试着对不同的理论进行定量的比较,看结果会告诉我们什么。
⑨“地平理论”说每公里的曲率为0。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理论是错误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很接近真理。
⑩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一个世纪,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埃拉托塞尼斯指出,太阳在不同纬度上投射不同长度的影子。根据影子长度不同,他计算出地球的周长为2.5万英里,那么这个球体曲率是0.000126度/英里。这个数值非常接近0。
这从0到0.000126的差别解释了为何我们用了如此长的时间,才放弃“地球是平的”这一观念,并转而相信地球是球状的。
1.根据文意,判断一个新理论能否成立关键要看( )
A.其能否减少相关问题的不确定性
B.其能否证实某些未知事物的属性
C.其能否解决已有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
D.其提出的假设能否通过实验的检验
2.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真万确 B.不言而喻 C.众所周知 D.言之有理
3.“公理”引不起科学家的兴趣,因为( )
A.它们已被充分证实过了 B.它们已被一般人所掌握
C.它们不能推动科学进步 D.它们不是科学前沿问题
4.文章提到证明地球为球形的过程,意在强调( )
A.有时需要经过一个世纪的等待才能修正旧理论
B.“地球是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很接近真理
C.失之毫厘的数据可能带来大为不同的结论
D.新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旧理论能够解释的事实
5.下列对这篇文章层次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③/④-⑥/⑦-⑩ B.①/②-④/⑤-⑥/⑦-⑩
C.①-②/③-⑤/⑥-⑩ D.①-④/⑤-⑥/⑦-⑨/⑩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www.jsgwy.com.cn)参考答案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1.【解析】D。根据文章第一段的“如果假设通过了检验,该理论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确证……”可知D项正确。A项的“减少相关问题的不确定性”是实现科学进步的一个环节。B项“证明未知事物的属性”在文章中没有提及。C项,“解决已有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是科学家的兴趣关注点,但是“能够解决已有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并不能成为新理论成立的关键,还是要看它能否被通过“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检验”。
2.【解析】C。A项的“千真万确”与“事实”属于语意重复,排除。结合第②段可知,用来修饰“事实”的词语是被大家所熟知的。C项最能表达这一语意。“不言而喻”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言之有理”指说的话有道理。这两个词用在此处与“事实”搭配不当。
3.【解析】A。根据第③段的“它们不是科学家们的兴趣关注点,因为它们已经是确定无疑的”可知A项正确。
4.【解析】D。从文章的行文脉络来看,文章证明地球为球形的过程是对第⑤⑥段的举例解释,这两段主要是说“新理论要能解释所有旧理论能解释和不能解释的事实”,显然“地平理论”是旧理论。因此文章证明地球为球形的过程是为了说明新理论能够解释旧理论能够解释的事实。A项的“一个世纪”和C项的内容是对第⑩段内容的错误理解。根据第⑨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很接近真理”可知B项理解片面。
5.【解析】B。从文章的表达手法上可以将文段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①-⑥段是第一部分,表达手法是讲道理。第⑦-段属于摆事实。第一部分的内容又可分为三小部分。结构为“总-分-分”,第①段是总,是讲理论是如何提出并得以验证,第②-④段讲科学家如何发现新的理论,第⑤⑥段则是进一步讲如何证伪新理论或以一个新理论代替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