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提速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走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240 B.270 C.250 D.300
2. 有一个四位数,它的4个数字相乘的积是质数,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A.4个 B.8个 C.16个 D.2个
3. 一队法国旅客乘坐汽车去旅游中国长城,要求每辆汽车的旅客人数相等.起初每辆汽车乘了22人,结果剩下1人未上车;如果有一辆汽车空着开走,那么所有旅客正好能平均分乘到其他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能容纳32人,求起初有()名旅客
A.507 B.497人 C.529人 D.485人
4. 如果2斤油可换5斤肉,7斤肉可换12斤鱼,10斤鱼可换21斤豆,那么27斤豆可换( )油。
A.3斤 B.4斤 C.5斤 D.6斤
5. 若干名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陪同一些小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已知家长和老师共有22人,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A. 3 B.4 C.5 D.6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com.cn)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这个题目可以采用比例法来计算:
提速之后的速度比是5:6 ,那么时间比就是 6:5,
差1个比例点对应的是1小时。所以可见原速度行驶的话就是1×6=6个小时。
再看原速度走了120千米。 剩下的路程 速度提高25%, 那么提高后的速度比是4:5,
那么剩下部分路程所需时间之比是 5:4 差1个比例点对应的就是40分钟 (2/3小时),可以得到如果是原始速度行驶所需时间就是 5×2/3=10/3 小时。
原始速度行驶需要6小时。 后面部分需要10/3小时 则120千米需要 6-10/3=8/3小时。8/3 走120千米, 8/3:120=6:x,x=270 千米。
2.C【解析】这个题目主要是抓住数字的特殊性质,结合其概念来作出有利于解答的判断。四个数字之和是质数,从质数的概念除法,质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
由此可以肯定这四个数字中只出现2个不同的数字 就是1和一个质数。就是乘积。
可见这四个数字中有3个1,另外一个是质数个位数是质数的有2,3,5,7这四个。
根据排列组合从四个质数里面选出1个, 放入四位数种的任意一个位置。可见答案是 C4,1×C4,1=16个。
3.D 【解析】情况(1): 每辆车子22人,多出1人,
情况(2):开出1辆车子,刚好平均。
如果开出1辆车子,按照每辆车子22人,那么就多出22+1=23人。
不能分解因式,所以23人如果要能被平均分配到剩下的车子上,说明每辆车子只能再添1人。不能添23人因为车子的最大容量是32人 如果再添23人那就是45人超出容量了。开走1辆车子还剩下23辆,刚好每辆1人。
所以原来是24辆车子。 那么总人数就是22×24+1=529人。
4.A 【解析】将兑换左边的物品放在一起,兑换右边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等式关系。如:2×7×10×27=5×12×21×A,这样很容易解答出A=3。
5.C 【解析】这个题目除了总人数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而问题确实要求一个确切的数值,由此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完全符合极限法的题目,所以的数值只能有一个数值满足。那么可以按照极限法来假设。
总人数22,
(1)家长比老师多,那么家长至少12人,老师最多10人,
(2)妈妈比爸爸多,那么说明妈妈至少7人,爸爸最多5人,
(3)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 那么女老师至少7+2=9人, 因为老师最多10人。说明男老师最多就是1人,
(4)至少有1名男老师。 跟(3)得出的结论形成交集 就是男老师就是1名。
以上情况完全符合假设推断。 所以爸爸就是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