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其它   
其它
2013年行测指导:密招应对“片段阅读”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2-09-24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 2-1-3分步解题法

  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都对考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体现在试卷中就是题量大、时间短,要求每道题目的平均作答时间仅在40~50秒之间。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考生在处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文段时切记一定要按照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解答,否则就可能造成误选或浪费时间。

  一般一道题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原文)--1

  请问×××××××××××××××××××××××?(问题)--2

  A.×××B. ×××C. ×××D. ×××--3

  【纠错】很多考生都会按顺序阅读,即先看原文的内容,然后阅读一下问题,最后看完选项再回到原文中进行寻找、对比,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点睛】科学有效的阅读顺序应该是2-1-3分步解题。在时间有限,效率关键的前提下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入手,根据提问的方式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提问的相关答案和语句所在,最后查看选项并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的2-1-3分步解题法。

  -- 同义替换法

  很多考生在对比原文与选项时往往徘徊不定,并为选择错误的答案而苦恼不已。实际上这是因为考生没有揣摩到出题人的心理。作为公务员选拔的考试试题,必然要体现出考试的效度与难度,因此在设置选项时必定会出现迷惑性与干扰性,在此基础之上通常为了保持试题的难度,出题人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即同义替换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增加考生思考时的复杂度与辨识选项的匹配度。因此考生可以从把握出题人心理的角度入手,寻找与原文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往往就是正确答案的标志。

  【例1】(2008年国考)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 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C. 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 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此题为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选取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谈到了能源价格与能源流向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重点的引导词,文中通过“实际上”引导了主题句“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强调“价格杠杆对于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纠错】选项中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然而文中只是在文段最后补充说明了要改进机制确保价格杠杆更加有效,并非文段谈论的重点。而且A项的表述“改革体制”和原文中的“改进机制”也不完全吻合,表述并不准确。因此A项予以排除。

  名师点拨

  提到“转折”二字时考生常常会想到“虽然……但是”“然而”“却”,因为这几个转折词比较常见。但“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这样表示弱转折的词语却常常被考生所忽略,而这些表示弱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又常常成为考官设置题目时的偏爱,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时应该全面把握转折词,这样才能避免失分。

  【例2】(2007年国考)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

  A.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 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 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答案】D

  【解析】通过审题可知本题要求考生对于文中主要观点进行把握,即寻找主题句。由题干可知第一句话主要讲的是集体行为是个人意愿与选择的综合表现;第二句话讲的是个人在推动政府制定环保政策中的作用;第三句讲的是个人对于发挥法规的实际效果所起的作用。主题句在转折词“但”之后,即强调公民个人要有环保意识,环保法规才能取得效果,故D项是原文的同义替换,为正确答案。

  【纠错】A项强调政府的作用,与原文题意不符。B项强调法规制定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C项侧重法规的制定应体现公民意愿,也与题干不符。

  名师点拨

  例2中的“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一句相当于“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实际上是一个必要条件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会重点介绍。)与由“但”引导的“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句在内容上互相照应,通过综合理解从而更为深入地掌握主题句的意思。

  -- 结论后的主题句

  主题句常常出现在表示结论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等。通常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归纳,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而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结论型的表述语句,往往就是该文段的主题句。

  真题点击

  【例3】(2008年国考)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 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 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B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段前两句首先说明什么是“和谐”,即“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即“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接着列举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的材料来证明前文的结论。因此可以明确本文的主题句在表示结论的“所以”之后,综合观点即“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纠错】有些考生会误选D项,错在没有明确文段的主题。全文是在讨论“和谐”问题,而D项仅从例证的“音乐”谈起,并非文段的讨论主题,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前文的结论,因此排除。

  【例4】(2007年国考)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

  A.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 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 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 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答案】B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原文首句使用了让步关系的复句提出存在着收入差距;接着用因果复句提出存在收入差距的原因,接下来用“所以”这一结论性引导词引出该文的主题句,即“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来强调如何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即“再分配过程”的调节,显然解决问题一句为主题句。因此本文就是在强调“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B项为原文主题句的同义替换。

  名师点拨

  例6文段的整体思路值得考生思考:

  首句:提出问题--存在收入差距;

  第二句:分析问题--为何存在收入差距;

  第三句:解决问题--引入再分配过程来弥补收入差距;

  尾句:反面论证--不解决而引发的危害。

  在处理整个文段时考生可以通过寻找关联词语的形式入手,也可以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进行把握。在整个论述过程中,解决问题必然是文段的重点,因此由“所以”这一结论性引导词引出。此外当考生看到由“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时也要马上反应出其作用是为了证明之前观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从而再次确认文段主题句的位置所在。

  【例5】(2006年国考)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绪”。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文中首句提出很多中国人的心态现状,第二句进行了解释说明为何会有这种心态。接着用“正因如此”引出作者的观点,即解决措施的主题句“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绪’”。换言之作者是在呼吁中国人应该克服受害者情结。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故B项正确。

  名师点拨

  例5尾句中出现“否则”二字,又一次运用反面论证来突出之前观点的重要性,因此反面论证法有其真正的实用性与操作性,考生一定要重点掌握,深入到考试作答的思维方式中。

  【例6】(2005年国考)夏天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顺的现象。所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夏天吃早餐的重要性        B. 夏天早餐喝冷饮的危害

  C. 夏天早餐应吃什么食物        D. 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

  【答案】D

  【解析】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题干首先分析了早餐吃冷饮的害处,接着分析害处何在,最后用“所以”引导出了文段的主题句“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因此文段的主题句即“所以”引导的最后一句。根据阅读可以发现该句不仅说明夏天早餐应该吃什么,还强调吃的顺序,“首先……然后……”,隐含着一个表示先后次序的承接关系,因此最后的主题句是在讨论“夏天吃早餐的注意事项”,正确答案为D项。

  【纠错】有些考生会受到C项的干扰,虽然C项也属于解决问题的语句,然而C项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没有体现出吃早餐“首先……然后……”的顺序关系,因此予以排除。

  名师点拨

  例6不仅考查了考生寻找文段主题句的能力,还涉及了一个新的复句类型,即承接复句。因此掌握承接复句的内涵及分句之间的关系,对于考生准确作答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承接复句指各个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关联词语有“(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考生在掌握承接复句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这种类型分句之间固定的语序,不可颠倒。

  【例7】(2003年国考)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 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答案】C

  【解析】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题,关键在于寻找到文段的关联词语。文段首句提出利弊共存,接着举例说明问题,意思是众人都知道利就是利,弊就是弊,只有圣人明白弊就是利,利就是弊的道理。尾句用表示结论性的引导词“看来”引出结论,即对上述例子进行总结,提出利弊的辩证关系。因此该文段的主题句应该是“看来”引导的最后一句。C项的表述就是在阐述这种辩证关系,为原句含义的同义替换,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纠错】 A项表述流于表面,只提到了利弊共存,没提到利弊的辩证关系。B项表述不当,文段并非图利除弊,而是要说明二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因此予以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也应排除。

  名师点拨

  考生在作答主旨概括题时,要注意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关联词语,如在表达结论时的“可见”、“看来”等词往往被人忽略,再如表示弱转折关系的“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等词,也常为考生忽略,而这恰恰就是考查的要点和解题的关键。因此以上的关联词语要熟知熟记,活学活用。

  上述例5~例9均属于结论后出现的主题句。其中几道题目难度较高,不仅仅要对主题句进行把握,还要观察进一步解释说明语句的含义对主题句进行的补充说明。因此考生在做这类较为复杂的题目时可以在确定主题句的位置之后,观察一下其后的语句,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主题句的中心内容。

  全真拍档题

  【题1】(2007年江苏)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破了通常被认为是“警戒线”的3%以后,更成为舆论和民情关注的热点。原因很简单--物价上涨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可能给低收入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对物价上涨不能掉以轻心。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    )。

  A.物价上涨会损害到每一位百姓的切身利益

  B. 普通百姓无法左右物价是否上涨,因此无需过多关心

  C. 低收入家庭在物价上涨后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D. 物价上涨事关百姓利益,不能掉以轻心。

  【题2】(2006年江苏)由于1990年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收益和负担分配严重失衡,发展中国家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而承担的调整负担太多,因此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更有其现实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决定了中国有权利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运用特定政策工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中国自1990年以来所分享的全球化收益太少

  B.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收益和负担分配失衡

  C. 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D. 中国有权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题3】(2005年广州)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可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质必须高度稳定。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人造关节必须用金属制造

  B. 塑料人造关节容易老化

  C. 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特质很活跃,有腐蚀作用

  D. 制造人造关节必须选用化学性质高度稳定的金属和塑料

  答案:D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