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指导   
指导
备考:全面解析国考副省以上申论考试特点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4-10-31      来源: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集结号角隆隆在耳,备考路上,诸位考生厉兵秣马。从2010年起,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了全面改革。大纲中明确提出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副省级以上与地市级以下分开命题,试卷的主题亦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国家在笔试环节对不同职位的公务员进行了能力要求上的区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于申论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方能在属于自己的公考战场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接下来,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sgwy.com.cn/)将结合近年考情与真题,从主题选取、材料特点、题型和能力考查三方面切入,为大家呈现国考申论副省级以上考试的全貌。


  一、主题选取——侧重宏观主题


  国考副省级考试主题选取趋向宏观。国考申论主题选择范围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从经济领域的“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到社会、生态文化建设领域都有涉及。国考申论所考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涉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对当前和未来具有较为深远和持久影响力的,过于敏感和具体的问题一般不会成为国考主题选择的对象。不过即使是同一领域的主题,市地级相对而言更加偏重考察具体问题,而副省级的主题选择则趋于宏观。


  如:


  (2011副省)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2011市地)“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2011年国考都涉及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但市地级主题具体围绕“化解农村失根危机”展开,而副省级围绕“弘扬黄河精神”展开,更加深远、宏观。2011年只是一个代表,其实从2008年对副省和市地作文及部分题目进行划分答题,二者在主题选取上的趋向便可见一斑,而在2009~2014国考中则更加印证了这一趋向。


  二、材料特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国考申论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囊括国内外材料,材料选取的实效性并不强。材料经过命题人的加工和整理,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案例故事、文件或观点,进行整合,使材料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思想。虽然都是反映普遍性问题,市地级考试中更多用细节性描述或人物个案来呈现,副省级考试则倾向于选择能够体现共性的进行叙述或分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如:


  (2014副省级)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2014市地级)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材料呈现出愈发明显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辨性,材料中经常会选取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论断或者著作等。通过这一类思想性较强的材料的设置来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能否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是否能够对所给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如:


  (2014副省)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2013副省)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三、 题型及能力考查


  (一)归纳概括——侧重段旨句概括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以来,各种题型推陈出新,几经变换,唯有归纳概括题一直不变。除了2013年副省级考试未设置归纳概括题外,其余年份无一错漏。


  如:


  (2014副省)“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2013市地)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归纳概括题的辨识度很高,题干里往往出现概括、归纳的字眼。问题常常成为概括的对象。但在副省级的归纳概括题目中,不能仅停留在对问题、原因或表现的概括上,以2014副省题目为例,考生需要在作答中归纳出类似归属感缺失、安全感缺失等,这些触及深层次、本质性的归纳概括是在市地级考试中较少出现的。


  (二)提出对策——需发现和界定问题


  国考大纲中对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这样进行描述的: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如:


  (2012年副省级“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相比与国考市地级考试中提出对策题型明确提出具体问题,副省级考试中对策题并未在题干中给出问题,需要考生自己去发现和界定材料中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三)贯彻执行——侧重分析导向型贯彻


  虽然在国考大纲中,贯彻执行能力是出现在市地职位一栏里的,但在副省级的考察中,贯彻执行题目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在近两年的考试中也不断得到印证。


  如:


  (2014副省)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2012副省)“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国考副省级考试对于贯彻执行题型的考查可谓“风格基本稳定,偶有创新”。无论是介绍妈祖文化的“讲解稿”,介绍鹤西缸窑的网站短文,还是活动总结会上的发言稿,虽然同一种类从未重复出现,但多为宣传推介类,“风格”没有明显变化。不过推陈出新之作在近几年也偶有出现,如2012年“编者按”本也属于宣传类,但此类型对于多数考生较为陌生,而2014年出现的“撰写专栏短评”,融入了对考生分析整合能力的考察,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答难度。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考生准确把握题型本质,此类题目还是可以顺利作答的。


  (四)综合分析——侧重观点型评论分析


  国考对于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应具备的综合分析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如:


  (2013副省)“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2012副省)“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是否能够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是国考副省级考试对于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考查点。在市地级的综合分析题型中,分析对象多为短语,分析类型多为解释型,如2011年市地级考试中出现的“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而在副省中,考生不但需要进行透彻的分析,关键是要提出合理的推断,即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对于2013副省级出现综合分析题目,考生需要在作答中明确指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究竟哪个比较重要”。在2012年的题目中,考生不但需要反驳“网民A”的观点,还需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合理的观点。


  (五)申发论述——侧重思想的深刻性


  在对国考材料设置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到,副省与市地在申发论述题型上能力考查的差异。


  如:


  (2014副省)“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


  (2013市地)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


  与市地级不同,在副省级的申发论述题目要求中,考生经常看到是“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等等,会要求借助自身的时间经验或生活体验,这与副省级的岗位要求和考生具备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有关,这也就要求参加副省级考试的考生在备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区别练习。在近两年的考试中,相对于市地级的命题,副省级更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所以考生如果未能准确地联系、把握给定资料,还是容易偏离主题的。


  总体来讲,国考副省级申论考试中对于能力要素的考察及题目数量基本趋于稳定,虽然每年都有较为新颖的题目形式出现,但创新也是基于固定题型的一种变化,其解答的实质都是不变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各位考生唯有调整心态、积极备考,才是取胜公考的王道。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