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就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模拟公务员身份,在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申述,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而阅读理解能力又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写作的基础,是申论考试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材料、稳中求胜,对考生来说是种严峻的考验。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四招助考生突破阅读理解第一关。
首先,遵循原则 有章可循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作答时间虽然有两个半小时,但实际上用于阅读的只有半个小时。在如此短暂的时限内,有效应对阅读理解材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国家公务员网专家认为考生要真正读懂材料,主要把握整体和部分两大原则。
1、整体原则
整体原则是指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不是一知半解。申论阅读涉及的材料往往很多,考生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在头脑中形成对材料的立体印象,全面掌握材料内容,这样才能制定全面、可行性的对策。
2、部分原则
部分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把握重点,即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适当筛选,考生要学会过滤给定资料中与主题关联性不大或者无用、多余的材料。
其次,带问题读 适当标记
由于考生阅读习惯不同,有些人喜欢先看文章再做题,有些人习惯先读题再看文章,专家建议后一种方法,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是节约时间、高效阅读的第一步。
专家认为,阅读材料不是单纯地阅读,而是要与作答试题相连,带着问题读、以问题为导向来读,根据材料的价值和它与问题的关系来取舍材料,分配阅读时间。一般考生都有类似体会:读完一篇申论文章脑中没什么印象,看见问题照样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材料内容太多,人的记忆力有限,如果在每句话上分配的记忆力相同,结果只能是囫图吞枣,不知所以。相反,先读问题,事半功倍。例如,2009年度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对‵给定资料3′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如果考生先读问题,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的对有关“林老板心态”的语句、段落格外敏感,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做题速度。
另外,考生在带着问题读材料时,学会养成做标记的习惯,对和问题有关的字眼、段落特意标注,一目了然。
再次,抓主题句、关键词,实现时间利用的集约化
在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考生要抓主题句、关键词。按照一般规律,材料的要害部分有时会以挈领的方式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首句;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段落的最后,即每段的尾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段落中间。因此考生要注意首句、尾句和首段、尾段以及段落中间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例如2008年国考材料的关键词是“可持续发展”或“科学发展”,“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就是第4条材料的主题句。抓住了主题句、关键词,就等于掌握了理解材料、作答试题的关键,从而实现时间利用的集约化。
最后,“回头读” 精准定位作答依据
在第一遍通读浏览材料后,在作答思考题目和答案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回头读”,即返回资料查找对于作答有直接帮助的内容。这是目的性更加明确的阅读。专家指出,仅靠第一遍阅读的印象是不能够准确答题的,考生还要对重点、高价值的材料进行精准定位,一边作答一边阅读,并通过划线、摘要、概括大意等形式突出出来,如对2009年国考材料5按照第三大题第1小题的要求,经过重复阅读后,对材料意义进行摘要,对材料作用进行标注,标出“产业转型——根本出路——三、1、的依据”,指明了材料的意义、对应的试题,对于理解和分析“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口号的不足之处具有重要作用,使这条材料的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阅读理解是考生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对策的前提,对申论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对材料全面深入的把握,就谈不上对问题精辟的回答。专家建议考生灵活合理运用以上阅读技巧,保证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为最后考试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恰当解释材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国家公务员网的老师们祝大家公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