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券消费扩内需行吗?
新闻背景
成都向困难群体每人发放100元消费券
成都市政府将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拉动内需。在2008年12月11日下午成都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民政局率先宣布将拿出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扶对象,每人100元。
据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向困难群体及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冰表示,民政只是率先进行的一个部门,只是一系列政策中的一部分。此后,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还将出台相关拉动内需的政策,发放消费券。
指定商场 本月29日前消费券发放到户
成都市民政局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消费券的作用在于“扩大内需,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
根据安排,消费券应在2008年12月29日前由各区(市)县民政局组织发放到户,需在2009年1月31日前使用,过期作废。发放对象为2008年12月1日至20日前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三类人员,受惠人口达到37.91万。
届时,区(市)县民政部门将与当地政府采购部门共同确定消费券的指定商场(商店),例如互惠超市、红旗连锁、老邻居连锁等在乡镇有网点的商店。指定商店确定后,民政部门将向其购买消费券,每张面值50元。
只能发券 不能发放现金和实物
发布会上介绍了消费券所需资金的具体承担办法为:高新区所需资金自行负责;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价格调节基金各承担50%,其余区(市)县所需资金均由市级价格调节基金承担。
各区(市)县民政部门和当地政府采购部门将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把商场(商店)让利计入资金用款计划;同时区(市)县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发放消费券改为发放现金和实物。
除此之外,方案还要求民政部门要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消费券发放到人,切实做好登记、签收和造册工作。对集中供养对象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消费券可直接发放到老人手中,也可由敬老院集中采购,敬老院集中采购物资要做好验收、公示、登记造册工作,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部分区(市)县民政局时得知,由于消费券刚刚宣布,他们还未来得及选定消费券商店,不过会尽快开展工作,在市政府规定的时间确定商店,发放消费券到人,保证大家都能及时买回过节生活用品。
超市表态 尽最大可能优惠米面油大促销
“上周,政府召集我们商家开会,回来后我们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布置,持政府消费券来我们超市买东西的城乡居民,我们将尽最大可能给予优惠,他们肯定能买到比价值100元更多的东西。”互惠超市副总经理何婕昨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何婕称,作为零售企业,若能成为政府消费券购买超市,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企业可以赚钱盈利,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市民,促进了消费。“超市是日常生活必需品最为齐全的地方,我们将响应政府号召,除烟酒外,其余符合条件的商品都将给予优惠,100元消费券,肯定能买到价值高于100元的商品,此外,我们还将进行一些特需品的促销,比如油、米、面等。特需品我们将与供应商洽谈,争取到更多的折扣。”
专家解读
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经济学家、成都市政府参事王进
“在这个寒气逼人的冬天,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下,政府首先想到困难群众的过节问题,给他们发放消费券。我虽然没有受惠,但心里仍然感到温暖。”经济学家、成都市政府参事王进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券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王进表示,以前成都市政府都是直接给贫困群体发放50元现金,这次直接发100元消费券,金额上翻了一倍,形式上采用消费券,把扶助贫困与拉动消费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我们说,出口、投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是他们买不起了,出口不是我们能负责的;而投资要等到产品卖出去才能见效益。因此,拉动消费便显得尤为关键。发放消费券是许多国家为拉动内需而采用过的方法。”
王进认为,今年政府也遇到了困难,给每位市民都发红包并不现实。优先考虑困难群体,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不要小看这100元的消费券,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个100元,凑起来就能撬动消费。当然我们也不能光靠这一点就撬动整个消费市场,但这肯定是个好的开头,并且选在两节临近之时,时间点也非常不错,政府帮忙可谓帮到了‘根’上。”
对于当前金融危机下,政府如何让普通市民受惠的问题,王进称:“要启动整个消费,最终还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要想让大家都就业,关键是要让中小企业度过严冬。中小企业一是缺资金;二是缺市场。目前市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各种对策,帮助中小企业过冬。”
正方 消费券可为拉动内需助力
消费券可为“内需时代”助把力
面对当前的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大手笔接连不断。然而,经济寒冬之冷,普通民众早已感同身受。素来惯常提前消费的欧美人也“收敛”了好多,尽量多在家里吃饭减少开支,倒是中国的微波炉厂家,瞅准这个机会逆市大赚了一笔。
大到国家层面的刺激经济计划,小到服装百货的打折
揽客,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之举,处处可见。最近,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也在为扩内需、促消费支招。他建议中国政府向每位国民发放100元购物券,以此刺激消费,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人对于代币券、购物券等(统称为消费券)并不陌生,逢年过节,各类消费券均大行其道。此前,政府发放红包、消费券的做法也早已层出不穷。今年,广西和东莞等地均曾向一定群体发放“政府红包”;近日,我国台湾地区和成都市政府也都有发放消费券的政府行为。如果说之前的“政府红包”带有“返利”意味和保障色彩,那么,蒙代尔所建议的消费券则明显冲着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而来。
前不久,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之前,我国曾大手笔地出台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政府也迅速跟进,寄望于增加政府投资来刺激生产性消费,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外需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变。但以大项目的巨额投资刺激生产性消费,收益期较长,刺激居民消费则来得“掷地有声”、“立竿见影”。
尴尬的是,目前的居民消费信心严重不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居民户存款增加2628亿元,同比多增845亿元。大家把钱存起来“过冬”,消费收缩。而发放消费券并限期使用,就便于其在短期内转化为购买力,增加消费量。正如商场的优惠券一般可以带动更多消费一样,消费券的带动消费的乘数效应也显而易见。正如蒙代尔所说,如果购物券在3个月之内消费,就可以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相当于中国一个季度GDP的18%,拉动和刺激经济的作用会非常明显。消费一动,百业随之盘活。
与其说消费券是为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是政府的一次惠民实践,不如说是一种“抛砖引玉”式的消费信心暗示,是政府民生服务理念的一次提升。它所带来不仅仅是立竿见影的人均100元的消费量,还是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契机,也是公共财政向民生化转型的一次机遇,更是外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它将为我国经济迈入“内需时代”起到助推作用。
当然,100元的消费券杯水车薪,欲要扩内需、促消费还须多管齐下,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着力。内需不振、消费低迷不外两种原因,一是消费能力有限(没钱花、缺钱花),二是消费信心不足(有钱不敢花、不想花)。这就不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这样的宏观拉动,更需要深入国民生活细节层面,一方面通过减税、促进就业缓解国民负担,一方面要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保障制度,营造兜底之网,如此方能与“内需时代”的要求匹配。
给百姓发购物券促消费,可行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之称的罗伯特·蒙代尔建议,对中国的每一个公民发放100元人民币购物券,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而且可以抵税,这对中国经济刺激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如果购物券在三个月之内消费,拉动和刺激经济的作用会非常明显(2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蒙代尔同时表示,建议美国发放总价值为5000亿美元的购物券,购物券的有效期为三个月,消费者可在有效期内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以刺激消费。
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进入衰退,经济衰退又导致实体经济不景气,甚至企业破产倒闭,造成劳动力大量失业,其中受经济危机影响百姓消费低迷是主要原因。美国是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下降特别是百姓最终消费下降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对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说,外需大幅减少,造成经济面临下滑风险,急需启动消费,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的拉动影响。但是,在经济下滑严重时期,按照常规手段启动消费,需要时间,来得比较慢。采取每人发放一定数量的购物券,限制在一定时间里消费,直接启动消费,不妨一试。
这对低收入者来说,是很好的生活补贴;而零售商则可以用税票的方式进行提交,并且从中得到实惠;又使得许多工厂产品需求增加,促进其渡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直接向百姓发放购物券,并且限定短期内消费,这种消费是最终消费,能从根本上拉动需求,并且拉动的产业链相当长,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很大,效果很好。
直接发放购物券的形式比直接发放现金效果要好得多。发放现金,百姓可能储蓄起来不消费,而发放购物券则必须在一定时间里(比如三个月)消费。这是实实在在、直接的消费力量。
日前,成都市民政局率先宣布将拿出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扶对象,每人100元。这是国内首次向困难群体及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包括此前东莞市政府推出的关注弱势群体、向困难户发“红包”的举措,都受到社会的好评和百姓的欢迎。
建议国家在4万亿扩内需资金中,率先拿出1000亿元,先从农村、城市低收入群体开始,发放一定额度的消费购物券,从最终产品上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消费券是最干净的财政惠民
在我们单位,每位员工生日前,都会收到领导签发的百元蛋糕券。逢年过节,不少单位也给员工发购物券,以冲抵部分节日福利。至于一些权力部门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往往能笑纳整叠的购物券,那是方方面面的孝敬,祈求来年办事方便些。
总而言之,眼下市面上流行的购物券、代币券叫法各异,但代币购物或购买服务的功能大同小异,本文将其统一称作消费券。然而,消费券的发放者不同、享有对象不同,事情的性质包括所要体现的作用和起到的效果就会有质的差异。
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宣布向全市城乡低保、五保及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受益面37万人,动用财政资金约3700万元。成都针对特定困难群体发放的消费券面值百元,对困难群体而言,凭此券能换回一壶油和一袋米,在这个“经济寒流”侵袭的冬天,体现政府——背后是社会对他(她)们的一份心意。
自东莞决定向本地困难群体每人发放一只千元红包(已发放完毕)始,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纷纷效仿。最新的实例,譬如广西也在前不久向全区300万特困群众发放每人100元或50元的红包,动用财政资金2个多亿。尽管红包和消费券补贴困难群众生活的功能是一样的,但成都发券显然比直接发钱要聪明和牢靠得多。相对于前期东莞派发红包引发的种种争议,成都发券广受舆论肯定。许多媒体在报道此事时配发评论,赞许此举利于拉动内需。我以为,拉动内需是客观的,但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体现地方政府动用公共财政扶贫济困的意识在逐步增强,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改进,这才是值得称道和期许的要害所在。
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平时就已纳入政府财政的关照范围,在民政和社保机构内有花名册。假如额外向这些群众派发红包,实际操作层面难免出现层层截留克扣或临时挪用的腐败现象,而消费券的面值及使用期限都是固定的,基本上能够堵死基层小吏从中雁过拔毛或临时挪用的漏洞,操作相对简单,监管成本较低,很值得各级政府在扶贫济困时效仿。无独有偶,近段时间,先后有韩国以及阿联酋等国家,分别对本国困难群体发放了消费券。这就说明,发消费券而尽量避免直接派发红包减少操作过程的行政成本(比如防克扣和挪用),是各国各地区在扶贫济困中首选的普遍做法。
1999年至新世纪初,浙江长兴教育部门针对本地农村家庭,率先尝试发放教育券,面值200至400元不等,我曾陪周其仁先生数次前往当地考察实施效果。现如今,教育券在浙江各地早已成为政府针对个体教育扶贫的首选办法普遍施行,基本保证了有限的教育扶贫款不被挪作他用。从长兴教育券、金华技能培训券再到本次成都消费券,说明地方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事务层面,改良的意识在不断增强。针对国内行政运作时的各种弊端,人们往往从体制层面痛陈原因并抱怨改革难以推进,其实,深层次弊端虽一时半会难切除,但也不妨从能改的事务层面逐步改起来,就如剥笋,一层层地剥,剥到最后,不正是我们所想要的改革结果么?
扩内需,“消费”之腿不能短
2008年12月11日下午,成都市民政局宣布将拿出价值3791万元消费券,发放给全市困难群体,每人100元。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成都率先出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2月12日四川新闻网)
在节日来临之际给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消费动力,这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如果全国各地都能以这样的方式拉动内需,其力量不可小觑。
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持续了多年的出口拉动增长方式,已经到了休生养息、调整策略的时候。今后一段时间,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将转移到扩大投资和刺激消费上。
从中央提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到目前地方上报的投资计划来看,投资这驾马车已经启动,未来两年投资的规模、力度将相当大。现在的问题是,仅靠投资拉动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出台相应的刺激消费政策,让消费这驾马车也迅速启动起来。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严重影响。日前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刺激消费的一揽子方案。虽然我们无法知道这一消息的可靠性,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刺激国内消费是一件十分迫切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刺激消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的刺激消费政策,如上调个税起征点、提高养老保险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降低个人消费贷款门槛等,从宏观上鼓励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实行一些鼓励、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如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对中低收入群体购房给予补贴等,从操作上树立人们的消费信心。
如果我们能够把投资与消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轮驱动”,那么,保持国内需求的持续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就会进一步得到激发,国内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中国经济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反方 普发消费券不符合国情
普发购物券的建议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香港《大公报》报道: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指出,中国应该和美国一起通过发放巨额购物券刺激全球经济计划,引领世界走出正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具体来说,可以发放总价值为5000亿美元的购物券,有效期为三个月,消费者可在有效期内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对穷人来说是很好的生活补贴,而零售商则可以用税票的方式进行提交,并且从中得到实惠。
虽然不排除蒙代尔有希望中国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多做贡献的“私心”,这仍是一个很有思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建议。尽管政府向百姓发“红包”在东莞等地有局部实践,但全国普发,无疑是一个无法被采纳的思路。
有人戏言,组织一帮人挖坑,挖了填上,填上后再挖,也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因为需要给挖坑的工人发工资,他们有了消费能力;挖坑需要工具,带动了相关产业。问题是,这个坑却毫无意义。诚然,修铁路、建机场与“挖坑”迥然不同,其积极意义不能否认。但蒙代尔的建议还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辨空间:一项工程,既有其“过程意义”,也有其建成后的“功能意义”。前者是附带或派生的,后者才是根本。都是为了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增幅,但把钱直接发给百姓和政府组织基建项目,其中的确有一个“机会成本”以及“比较效益”的问题。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所有财政资金都应被打上“公共”标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的钱一旦用于基建投资,或多或少就具有了“资本”的意义,而资本的属性是什么?一是通过市场运作增值营利,二是承担市场风险。地方政府修建免费的博物馆、图书馆、市民广场,虽然没有发购物券那么直接和“平均”,但肯定具有平均受益意义;而修铁路、建机场则不同,潜在的市场风险难以避免。所以,政府在进行这两类投资时,必须有所算计。而普发购物券的创意,最大偏误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其一,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承担着太多、太大的责任,平时如是,金融风暴的特殊背景下更会如此。
其二,中国政府手中掌握着众多、巨大的资源,很少有国家可与之相比。这种“大权在握”有其弊端,但在掌控大局、引导市场方面,也具有积极效果。
其三,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政府浓重的“父爱主义”情结,真要普发购物券,人民能否把它用好,同样也是一件令政府担心的事。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觉得,蒙代尔普发购物券的建议很有趣。
减税退税不如直接给穷人发钱
今后将通过减税、退税或抵免方式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谢旭人日前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为了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后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12月15日人民网)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外需不足背景下,扩大内需成为各国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举措,而减税退税作为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的一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所以,财政部通过减税退税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还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减税退税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很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众所周知,减税退税作为一种税收手段,本质上是为调节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服务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然而,由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基本税种与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没有直接挂钩,两者之间呈现出的是类似平行线的关系,所以,通过减税退税等方式来增加居民收入也仅仅能够让少数高收入群体受益,而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则爱莫能助,达不到增强实际购买力的目的。
那么,通过减税退税是否能够刺激富人的消费欲望呢?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告诉我们,收入与消费在通常情况下呈现出的是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较高水平的时候,收入中所增加的部分被用来消费的机率就越来越小,这就容易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在总量上虽然增加了,但由于增加的财富主要被少数富裕阶层所占有,所以导致社会消费倾向的总量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减税退税等惠及少数富人的税收举措难以承担挽救经济增长的重任,而真正渴望提高购买力的中低收入群体却没有得到实惠。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他们在客观上有消费的需求,只是苦于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不论对经济的长远发展还是短期增长,国家财政有拿出部分税收直接补贴中低收入群体进行消费的财力。在扩大内需成为迫切需求的前提下,既然减税退税实现不了这一目标,为什么不把这些钱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直接补贴给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呢?
减税退税不如直接发钱给穷人理应成为当前刺激消费和促进增长的主要方式,我们在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时,不应时时从利于少数富人的角度来考虑,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