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范文   
范文
2010年公考申论热点:博士从政的隐忧
http://www.jiangsugwy.org/       2009-07-02      来源:江苏公务员网
【字体: 】              

    一、文章材料

    ①博士半数去做官,这可不是戏言。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曾透露: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博士就业可不同了,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②到了秋季,到了选拔官员的好时光。河南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25名博士副县长(9月7日新华社);广东公选百名干部,3828人竞逐,6成是硕士博士(9月7日《羊城晚报》)。类似消息还有不少。别说博士,已经成为教授的学术中人,也高度向往官职,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学而优则仕”确实已大规模回潮。

  ③面向全国公选干部,如今越来越多,这是开放的姿态,挺好。然而半数博士从政去,折射的社会深层问题让人担心。学术抵不上官职,大匠抵不上处长,像袁隆平那样安心下田头搞科研的人越来越鲜见,那么科教兴国从何谈起,科学大师从何而来、诺贝尔奖靠谁去得?

  ④权力迷人导致权位升值,向往者众。“官本位”能够轻易拱倒“学术本位”,背后两个基本原因很清楚:一是官场岗位真吃香。在官本位越来越强化、在官权力越来越强大的时代,谋官从政,以个人生活来看,当然很不错,人往好处走,也是必然趋势。二是培养博士真是多。这些年来,硕博培养已经大跃进,“到街上随意撒一把豆子,砸中三个人里头有两位是博士”。

  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多达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美国一年培养博士5万人左右,而我国2007年博士人数已超5万,今年继续在上升。大跃进培养出来的,自然有些是廉价品。“博士不值钱了”,恰是一些博士自己的感觉。尽管不是“克来登大学”的文凭,但博士巨多就失去了基本的被尊重;博士自己恐怕也不一定看重自己,我有一位已工作的硕士朋友,曾跟我说考虑“再去读个博士”,那轻巧之言,没有对博士学位的一丝尊重。呵呵。

  ⑥真正的博士应是“专士”,多数“不适合从政”才对头。尽管现在高校、学术机构“衙门化”已很严重,那也不能直接熏陶出“官胚”来。今后大概得大量培养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方面的博士,才能更适应博士大规模从政的局面,否则像跟随爱因斯坦学习理论物理的束星北那样的博士,若去做了官,岂非损失太大?

  ⑦今日博士从政,多为稻粱谋,多为前途计,会有林毅夫教授那样的社会情怀否?在就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林毅夫曾对北大学子这样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饥饿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饥饿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才叫人间情怀,这种情怀能在那40位争当一个处长的教授身心里找到多少呢?

  ⑧还记得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吗?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教授。鲁迅弃医,藤野心痛。弃医从文,是从一种专业到另一种专业,那可不是弃医从政。鲁迅是这样念想藤野先生的:“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看明白这里的“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分别是为了什么吗?使命的差距、时代的变化,真是太巨大。学术中人,真正的家国情怀应该落实在哪里?


  深化人才培养运用系统改革  切实履行科教兴国强国战略


  博士本因该是一批精于学术,引领学术的社会精英,但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了从政的道路。据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曾透露: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博士就业可不同了,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博士从政是我国选择优秀人才参加社会管理政策的贯彻实施。但如比率的博士从政,科技兴国的任务由谁来承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博士热衷于从政,这其实是普遍的人才流向公务员等职位的现象,有很多原因。首先,“学术抵不上官职,大匠抵不上处长”,虽然国家很重视学术科技人才的作用,但由于体制原因,如评级制度的落后,行政体制的学术管理体制,大多数学术科技人才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其次,人才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本身存在漏洞,往往重数量,不重质量,使得培养的人才良莠不齐,难以胜任专业部门的要求。最后,博士生不重视自身道德素质的修养,自我定位不明确,多追逐利益的激情,少为国忧民的情怀。所以,要改变这种人才热衷从政的不良现象,最主要的是要在人才培养任用体制上下功夫,加强学术体制的改革,真正为科技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深化人才培养任用体制的改革。

  一、改革现有的学术利益分配机制。我们可以分两个层次加于落实:对于与经济联系密切、见效快的专业部门,鼓励博士生等人才走入企业,并规定必要的提成机制,促进人才加强科技研究的积极性;对于与社会联系紧密,见效慢的学术部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并改革现有的与教龄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专项科研的费用支持,不简单划一,并给予这部分人才以特殊照顾。只有真正保证了人才的利益,才能保证人才踏踏实实的从事自己的专业,做出成绩。

  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培养。人才培养机构应做到严格招收制度,招收人数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相协调,严格毕业制度。特别要加强人才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人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抵御社会中存在的不良之风。
  三、在整个社会弘扬“热爱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特别是政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教育的发展,经济预算中,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一定要占有一定比率的投入,严格各种职位的考核制度,规范经济法制,加大人才创业的政策扶助政策,鼓励人才发挥自己特长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人才资源是新世界竞争的关键,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速度的重要因素。我国缺的并不是人才,而是合理运用人才的体制机制。要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就必须健全现有的人才任用培养体制。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