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时评   
时评
每日时评:农民正在淡去对土地的感情
http://www.jiangsugwy.org/       2012-04-09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字体: 】              

  清明祭祖,免不了要回老家。行程虽然短暂,却无处不切身感受到,老家的乡亲们正在淡去昔日对土地的那番深厚感情。


  与乡镇公路上挤着越来越多的车辆形成鲜明反衬的是,过去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头、令人熟视无睹的油菜花,如今点缀稀疏,盛景不现。许多未耕田地中,一眼便可以看出,抛荒久有时日,因为用来维系水源的田埂早已千疮百孔。


  老家村庄不大,原本三十多户百来人口。然而此番返乡,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居然只碰到三五人,无一青壮劳力。更让人感到郁闷的是,乡亲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如何种田致富,而是城里的那些事儿。比如家人务工收入情况、购房、购车等问题。在那些依旧呆在乡下的乡亲中,很多人还在公开盘算何时搬往附近的城镇。以老家村庄为例,全村三十多户,现在完全靠农业生产的不超过五家,相当一部分充其量只能算是“半耕户”,种田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全家人的日常“口粮”需求。


  毫无疑问,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富了起来,但务工收入仍旧是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农民工工资并不高,但相较于老家的那点种田收入,仍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粮食市价虽然看似也有所上扬,但处于“粗加工”源头的农民净收入并不高,更多乡亲感觉种田饿不死人,但如果“算上人工成本,绝对亏本”。


  曾几何时,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情深厚,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为了增加耕种面积,那些土地并不肥沃的山坳,也被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开垦出来,那时的村里可耕面积虽然也不多,但不计入上交积累的开荒土地面积也算喜人。随着土地收入地位的下降,垦荒的土地重新长满了野草。


  粮食总得有人种,国家应当建立能够激励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利益回报机制。农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对土地再有感情也不能当饭吃,要生存就必须拥有必要的利益基础。激励并不是单纯的提高粮价,而在于站在农民视角,设身处地地研究惠农兴农政策,否则就难免好政策被中间环节层层“截流”。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