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勾兑门”的山西陈醋,无疑又掀起了一场餐桌上的风波。这个时候,公众需要冷静和理性,有关部门需要行动和回应。
食品安全领域“勾兑门”接连上演,搞得一些知名品牌很是灰头土脸。
肯德基的“醇豆浆”原系豆浆粉冲泡而成,味千拉面的“骨汤”乃是汤料加水勾兑而成,更为惊人的消息来自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之口: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对此,山西省有关部门迅速回应: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多添加防腐剂,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有道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醋既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为千千万万人所选购使用,一旦有问题,其危害将是巨大的,而其暴露的几率,也必然是极高的。无论爆料者还是“护驾者”,其实都道出了同样的问题:市场上存在假冒山西老陈醋的现象。
经过多轮问题食品案件的科普,人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常识:但凡大量添加的东西,常常是成本低、成品快、利润高、危害大的玩意,比如工业酒精、三聚氰胺等。勾兑老陈醋也如法炮制。据介绍,正规液态醋的酿造周期在28天左右,山西陈醋更是需要两三月甚至一年,而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兑完全不需要发酵,只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生产,由一个月简化为一天,其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缩水程度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为降低成本牟取更大利润,连食用醋酸都不用,直接用工业用冰醋酸滥竽充数。
如果说不法商家的勾兑行为,稀释了其自身的道德血液,是因为有利可图、诱惑太大,那么目前的监管机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有空子可钻的条件。其一,造假者有打擦边球的机会,2000年出台的国标规定,配制食醋必须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剂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醋。虽然同时加了一道“紧箍咒”: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企业会来个“选择性执行”,以生产调味醋的合法幌子,掩盖其用工业冰醋酸的非法勾当。
其二,监管者面对造假行为很可能无可奈何。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也有不准使用工业醋酸的禁令,但却成了“无牙老虎”。因为,在目前的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下,既不能确定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也不能查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用冰醋酸,这也是人们对陈醋勾兑问题最忧虑所在。
陷入“勾兑门”的山西陈醋,无疑又掀起了一场餐桌上的风波。这个时候,公众需要冷静和理性,有关部门需要行动和回应。假冒比例到底有多大,勾兑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急需深入调查取证,分析和治理食醋产业生产和经营中的深层问题,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公开,向公众作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