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更高经济效益、更多提成,要么小病大治,要么“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滥用抗生素已成为重要创收手段,使得抗生素与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等一起,成为宰得患者肉疼的“三菜一汤”。
日前,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透露,卫生部近日将出台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将被降级处理。而此前,卫生部宣布今年将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
卫生部门开展专项治理的政策动向,一方面表明在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相当严重,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过度使用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1/3以上与抗菌药有关。另一方面,怎样科学治理,切实见效,依然是值得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记得去年“超级细菌”横空出世,人们闻之色变。而这种“超级细菌”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人们长期过分依赖抗生素杀菌才催生出来的。反思抗生素滥用的深层原因,其实也源于种种不良依赖的存在。
首先是利益的依赖。相比普通药物,抗生素要贵不少,越高级的抗生素越贵,这种价格落差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往往转化成了利益黑洞。利益驱动,加上医德缺失,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更高经济效益、更多提成,要么小病大治,要么“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滥用抗生素已成为重要创收手段,使得抗生素与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等一起,成为宰得患者肉疼的“三菜一汤”。
其次是疗效的依赖。美国学者皮特·布鲁克史密斯曾说,疫苗、抗生素以及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抗生素的滥用,在于它时刻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制造着这样的假象,维系对“见效快”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从医生方面,片面追求医疗效果,迎合患者短期见效的要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回避循序渐进的规律,直接下“猛药”求速效。从患者方面,由于缺乏医学、药学知识,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了解甚少,反而有个头痛脑热、着急上火的,都希望通过吃抗生素、输液等赶紧好了再说。其结果,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把抗生素当成了“万能药”,越用越耐药,越耐药越升级,陷入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后“药无可用、病无所医”。
这种两种依赖,不仅不相互抵触,反而能相伴相生。以“输液热”为例,这是抗生素滥用的一种表现,各个医院蔚为壮观的“吊瓶森林”之所以形成,正如一位医学教授所说:“患者需求的快速康复和医生之间的趋利动机成为输液最根本的要素。”
因而,治理抗生素滥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借鉴中医的整体观与系统论,既要改革“以药养医”机制,切断利益链条,完善合理用药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破解滥用,又要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监管上防治滥用;还应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学科普,倡导合理用药观念,从意识上摆脱滥用习惯。须多管齐下,才能戒除对抗生素的各种不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