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日前在省委督查室网上回复和省网宣办座谈会上说,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学会与网络打交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网上,可以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11月23日《人民日报》)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倘若仍是一心只听口头汇报、只阅书面材料,两耳不闻网络民意,肯定很难全面掌握现实情况了。暂且不论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把官员上网比作一种“微服私访”,是否十分贴切,但这种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倾听基层声音、及时获取真实反映的用意,却是极其需要的。
按理说,现代社会不是封建年代,钦差大臣微服私访早该不是调查研究的方式选项。但也毋庸讳言,或是作风不实,或是动机不纯,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某些在官样文章中浸淫已久的角色,即使搞走访作调研,总也舍不得“人马未动、通知先行”等等一大套威风八面、派头十足的繁文缛节。于是乎,一个是“有告而来”,一个是“有备而迎”,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之中,往往使得走访为成了“虚访”,调查化为了“假查”。如此这般得来的“民情民声”,焉能不是处处花团锦簇、片片和谐赞美?
因此,在我看来,王金山把官员上网比作一种“微服私访”,可能是在提醒某些官员,为什么网上很容易听到的不满、反映的不足,到了现实之中,却常常稀少罕见,甚至根本就难得发现?到底是得过且过、粉饰太平不愿意去触及,还是走马看花、任人牵引没能力去获得呢?
实事求是地说,上网浏览是寻常百姓都能干的事,要求领导干部经常上上网、听听声、想想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过高期望。强调“网上私访”的实质,最终是为了尽可能做到“网下实访”。领导干部作调查搞研究,如能经常想着网上反映的有没有、网下展示的实不实,那么,所谓干部上网是“微服私访”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