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马三立有个叫《偏方》的相声:某人浑身发痒,见路边有人卖止痒“家传秘方”,赶紧买了。一层又一层打开,拆了30多层包裹的纸,才露出两个字——“挠挠”。
由此联系社会现状,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现实生活中,与这个段子类似的情节,一直在上演。拆开雕花的印花的、木质的金属的盒子,去掉锦缎装饰、堆塑点缀,剩下拳头大两只月饼、一瓶酒水、甚至两包茶叶和药品,让人有买椟还珠的冲动。
这种现象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对于企业来说,包装也是推销手段,能提高商品附加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档次,身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其一,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送礼是“公关行为”。包装精美、外观豪华,才有面子、显身份,才拿得出手。很多过度包装,正是生产者的逐利冲动和消费者的面子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三,对于市场的这种选择,折射出背后不良的社会心态。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人脉资源”,礼物、礼节也就从表达情意、沟通感情的方式,变成一种利益的输送和交换。流风之下,即便是走亲访友的礼物,也难免以昂贵论斤两、以豪华论轻重,呈现出“浮夸”的状态。
上世纪初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拿金奖的故事。当时茅台酒装在深褐色陶罐中,较为简陋土气。因为自信酒好,参展者在陈列时摔碎了酒瓶,果然酒香四溢,引来轰动,成就了“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经典。·
然而茅台的金奖毕竟无法遮盖产业经济整体落后的窘境。此后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国制造”对世界潮流的追赶,既有技术上的奋力打拼,也有对“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观念反思。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这种原属进步的反思,一些富起来和渴望富起来的国人,开始以豪华、奢侈、精致的花边装饰自己的生活,进而走入“不求最好,只求最贵”、“不顾里子,只要面子”的误区,以“包装”吸引眼球,借“名牌”抬高身份。
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要摆脱功利浮躁的乍富心态,摆脱文化自信缺失、消费品位低劣的现状,需要一个过程。时尚、心态之类意识范畴的升华,较之物质基础的提升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何况我们的物质基础尚且说不上十分坚实。如此情势之下,靠行政命令遏制过度包装,以观念引导推动务实发展,用意很好,也肯定有所助益,但长远的疗效,还有待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沉淀。只有真材实料的金奖茅台越来越多,真心实意的为民服务受到褒扬,真情实感的沟通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主流,所谓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才不会只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