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背景】
1. 据报道,南方第四轮强降雨过后,武汉、南京、杭州多地再现城市内涝,排水防汛能力再受考验。武汉中心气象台降水量实况统计,武汉24小时降雨量达到193.4毫米,相当于15个东湖的水,是武汉98年以来出现的最大一次降水过程。长达20多小时的大暴雨,让武汉中心城区多处变成了一片汪洋,82处路段出现渍水,解放大道等主干道几乎瘫痪。19日上午,降雨停止后,武汉仍有多处低洼地带和涵洞积水没有退去。在刚刚建成的水果湖隧道旁,因为渍水,居民出行十分不便。
2. 由于暴雨突袭,江城武汉变成“水城”,处处“水漫金山”、“行车如船”……正当人们反思城市管理水平时,这一场景被首都北京“复制”,6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北京不少路段由于严重积水已处于瘫痪状态,到处都是“汪洋大海”。一时间网上关于“北京暴雨”的经典调侃迅速走红:“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帝都,你最霸气了。”网友的一篇微博发出不到一天时间,引来上万网友转载和跟评。
【相关热点评价】
几场暴雨,让城市建设规划“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新华社发表评论说,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雨水本是正常天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在暴雨来临时,才会让城市窘态百出,狼狈不堪。如果城市建设管理者不能从教训中获得认识,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就很难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一座城市容易积水,这是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坏了良心;这么多城市容易积水,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的决策者的良心都坏了呢?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城市都只注意地面,不注意地下,一座城市的下水道,也算高科技吗?
越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检验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紧要时刻考验管理者的应对能力。下场暴雨就让城市窘态百出,几成泽国,便不能不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达指数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打个问号。
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抛开城市硬件设施,在各地暴雨中体现出了一些部门对预警信息判断不准确,“神经系统”不够敏感,采取措施不到位。
暴雨暴露出国内大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很大,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表现出了被动应对的状态。虽然各地公共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但应该认识到,预案只是程序性的东西,遇到紧急情况时,管理部门需要灵活机动地处理,而不能按部就班套用预案。
【相关措施对策】
关于城市积水问题,管理者应该思考几个问题:
一、能否做好和如何做好暴雨预警机制。当气象部门做出准确的暴雨预报同时,相关的市政、交通等政府部门能否及时妥善地准备详细的应对机制,来预防和应对突发的城市内涝等瘫痪局面。
二、市政建设如何合理规划才能起到对洪水的疏通作用,而不是堵塞。一定要改变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中仍然存在的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改变“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的规划现状。
三、中国的大城市建设应理性“降温”。连续的强降水考验,也暴露出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城市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过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功能太多,人口建筑密度太高,一旦遇到极端情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就会比较大。
【相关考题预测】
1. 连日来,国内多个城市强降暴雨导致市内交通堵塞,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对此你有何感想?
2. 著名作家龙应台有个妙喻,要分辨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那么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请谈谈你对龙应台这段话的理解。